首页 > 要闻动态 > 侨务动态

省政协座谈会,这12位侨胞提了什么“金点子”?

时间:2019-01-30 来源:南方+ 【字体:

  今年,28位海外华侨华人代表获邀列席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在1月29日上午举行的海外侨胞专题座谈会上,有12位代表开门见山,畅所欲言。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大湾区建设等成为焦点。

  海外华文教育界的代表们,不约而同地反映了教材的问题,有的直言“很缺教材,希望支持”,有的呼吁定制本土化教材,让汉语和中华文化更好地在海外落地生根。

焦点:文化“走出去”

华文教育,教材是个问题

  1.黄冠雄(库拉索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库拉索华文学校校长)

  库拉索是一个位于加勒比海南部的岛,常驻人口15万,其中华人华侨达5000多人,95%籍贯广东。2014年9月1日,库拉索华文学校开学。原来我们估计入学人数约150人,但实际招生达230余人,大大超出了预期,这让我们既高兴又紧张。现在学校的教材严重短缺。有时候,几个学生共用一套教材,或者是拿着复印本上课,造成诸多不便。我们期待,广东进一步加大对库拉索华文学校的支持,尽快为学校提供一批华文教材,让当地新生代华人对祖(籍)国建立起客观准确的认识。

  2.林俊雄(老挝华文教育联合会会长、老挝万象寮都公学董事会董事长)

  近些年老挝华文教育形势有很大变化,越来越多当地人学习中文。我们学校有大约80%的学生都是老挝本土的孩子。希望中国和老挝教育部门能够合编一本适合老挝的本土化教材,让汉语和中华文化更好地落地生根。他还呼吁,增加老挝到中国留学的奖学金名额。

  3.吴恒灿(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董事局主席、马来西亚翻译与创作协会会长)

  今年是中马建交45周年。我建议广东以此为契机,派出优秀岭南文化代表团赴马来西亚,在当地传播精彩的广东故事。现今,广东赴海外开展文化推介和交流活动的重点,应从聚焦华人华侨群体,扩展到影响海外主流社会的层面上,提高中华文化的辐射力与影响力。要以华人社会为媒介,尽可能让当地社会主流群体认同并参与我们的文化交流活动,进而带动整个社会民众了解中华文化、广东文化,增加海外各界对中国的认知和认同。

  4.关志辉(挪威广东同乡会会长、挪威华人音乐歌舞团团长)

  粤菜历来以选料广博、菜肴新颖而名扬四海。希望广东可以输出粤菜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海外培训,提高海外粤菜质量水平;推介粤菜文化,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让粤菜进一步走向世界,推动“中餐繁荣”和“粤菜繁荣”。

  5.黄秋发(菲律宾菲华潮汕联乡会会长、菲律宾卡比尼贸易公司董事长)

  菲律宾有10多万广东华侨华人,建议广东与菲律宾互设文化交流合作中心,推动岭南文化“走出去”,促进民心相通。

焦点:“一带一路”

建境外经贸合作区,为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

  6.孙大文(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

  要重视品牌效应,鼓励品牌优质企业“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精心打造一批中国国家品牌。此外,要创新合作机制,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建设,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便利,实现考察、咨询、注册、培训、法律援助等一条龙服务,帮助“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更快地适应当地水土,拓展外部市场。

  7.洪锦伟(迪拜中国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阿联酋富商展销中心董事兼总经理)

  广东经济总量与俄罗斯几乎持平,但国际知名度仍有待提升。迪拜是中东的金融、物流和贸易中心,也是世界性的展览中心,建议广东省统筹组织,利用迪拜优越的地理及经商环境优势积极对接迪拜综合商圈,举办广东名优产品博览会和建立产品展销中心,将产、展、销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能宣传扩大广东海外知名度,也能推动广东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走出去”。

  8.汪家正(新西兰广东总商会会长、新西兰新之路移民公司董事长)

  广东已有26个驻境外经贸办事机构,这是广东在海外经贸的亮丽名片。广东省及各地市每年都会在新西兰及南太平洋国家举办名优产品展,但由于时间短,效果也相对有限。因此,建议在有条件的国家,利用驻境外经贸办事机构的力量,建立广东名优产品展示中心实体店,一是宣传广东投资环境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广东产品的知名度;二是定期展示广东省及各地市的名优产品,使展示效果长期化、在地化;按市场化运作,实行线上线下交易。

  9.蔡坚毅(柬埔寨广东商会会长、柬埔寨毅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柬两国关系友好,广东与柬埔寨地理相近,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广东是柬埔寨农产品的主要进口省。希望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扩大柬埔寨农产品进口,同时进一步推动对柬埔寨的农业投资,在热带水果种植、养殖、食品加工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当地农业部门很开放,也希望我们能同时把种苗、技术等带过去,生产适合广东和中国的产品。”

焦点:粤港澳大湾区

建好社会信用道德体系是基础

  10. 陈硕(中山大学北加州校友会创会会长、美国帕罗阿图健康医疗系统研究员)

  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建立知识经济发展模式,以知识为基础与引力带动大湾区发展。在做好基础研究的同时,应联合大湾区内大学的力量,做好基础研究的转化工作,尤其是工业转化,比如产品革新与研发等,深圳在这方面已经做得比较好。

  大湾区还应该打造基础工程,建立完善社会信用道德体系,立法立规,营造相互尊重、和谐、讲信用的环境,这样才能确保经济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

  在人才方面,要重点引进三种人:专业人士、年轻人和技术资本移民。现在各地的创业中心,应该以大湾区的概念整合起来。事实上,真正的人才都是奔着事业去的。把事业做起来,人才自然会来。

  11.杨文凯(日本《中文导报》社长、总编辑)

  粤港澳大湾区与东京湾区在人口、地理、产业布局、制造业崛起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可以互相学习借鉴,促进共同发展。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坚定不移地以制造业为中心,合理布局,协同发展;建设互联互通的交通网,不遗余力地打造大进大出的便捷通道;疏解城市病,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粤港澳和东京湾两地可以环境治理、交通规划、行政服务、生活便利、垃圾分类、服务业经济等课题互相取经。

焦点:出入境服务

发放特别身份证,便于华人回国

  12.宋远雄(巴西广州企业家协会会长、巴西南美进出口贸易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

  近年来,出入境便利服务新政频出。华侨华人群体或“直接关联”,或“搭乘便车”,从中受益匪浅。不过,相关政策便利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我建议,面向华人群体发放5年至10年的临时或特别身份证,持证可享受本地居民同等待遇,以方便海外侨胞回国旅行、商务、读书、就业、创业。

【统筹】林亚茗

【记者】胡良光 龚春辉

【摄影】张梓望

【校对】杨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