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侨乡侨社 > 地方侨务

【汕头】让东溪古书斋重焕光彩,来听听广财学子“侨”妙绝伦的想法

时间:2023-08-29 来源:汕头市龙湖区外砂街道 【字体: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部署,助力打造“文化外砂·红侨根脉”乡村振兴示范带,广东财经大学“侨”妙绝伦实践团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项目的号召,与汕头市龙湖区外砂街道成功结对,于8月6日来到外砂街道东溪村开展为期14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

1 - 副本.png

  外砂街道东溪村创乡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从清朝中期开始,临近韩江的东溪乡民在红头船的带动下,依靠船运业或外出经商相继发家,商业经济的兴盛帮助东溪村成为有名的“金东溪”。“家有千金,必构书斋”,东溪村历来崇文重教,返乡华侨建书斋蔚然成风,面积仅2.5平方公里的东溪村先后出现了24间书斋,成为潮汕地区罕见的“书斋村”。

  021年3月起,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带动沿线各村集体经济发展,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当地村民自发重修古书斋,以“修旧如旧”的原则,让数十座历史悠久的古书斋重焕光彩,让尘封于历史的书香重绽芬芳。

2 - 副本.jpg

  广东财经大学“侨”妙绝伦实践团(以下简称“团队”)通过前期资料文献的梳理,初步摸清当地文旅资源概况,并运用专业知识设计规划了以“一份调研报告、一条旅游路线、一部宣传视频、一套文创产品、一个推广平台”为工作思路的“东溪村华侨文旅五个一工程”,计划从新的视角展示外砂街道以东溪村为代表的“红侨根脉”历史风韵,致力推动“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助力东溪村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了解东溪村的文化底蕴,在外砂街道办事处和东溪村委会的支持和带领下,团队成员随着讲解员走入了古色古香的东溪村书斋建筑片区。各式建筑背后所隐含的华侨发家史让团队成员为之动容,“亲手触摸斑驳的砂墙让我的神经震颤,仿佛看到了当年繁华的码头船帆林立的盛景,这不仅加深了我对华侨文化的理解,更坚定了我们要探索如何擦亮东溪村文旅品牌的决心”团队负责人王希博说。

2253482 (1).png

  为深度挖掘东溪村的文化资源,团队还拜访了龙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金东溪传说”的传承人王金礼先生。讲起东溪村的文化历史,王金礼如数家珍,不仅声情并茂地向团队成员讲述村史脉络,还拿出东溪村历史文人的原作手稿供团队成员观摩。“美丽动人的传说是乡村的文化印记,这笔财富不能蒙尘,必须传承弘扬”王金礼说。这一次交流访谈让团队收获颇丰,弥补了团队仅靠资料收集的历史空缺,同时加深了团队成员对东溪村华侨历史和文化底蕴的理解,为后续文创工作提供了许多灵感。

4.jpg

  该团队秉持让游客“游有所得,心有所获”的理念,结合特色游览路线的规划,融入集章打卡等活动,借助具有指向性的活动环节,激发游客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游客的探索欲望,打破传统建筑景点这一客观主体与游客间仅停留于“观看”这一疏远的关系,以游览路线串联起东溪村的文化脉络。团队还以东溪村“和顺号”船队徽章为原型进行艺术改造,应用于东溪村IP形象“合顺顺”和相关文创产品的设计上,以具象化的图案向游客传递独具东溪村特色的华侨印象。团队希望以当下时兴的潮流文创方式,通过增加游玩项目提高游客与书斋景点的互动性,改变此前游客走马观花式单一的游览特点,给予游客更多选择,以此激活书斋文旅活力。


5.jpg


  此外,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成果总结座谈会在蓬沙书院举行,外砂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吕悦佳,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三支部书记、团队指导老师邓玉柱参会,并听取了关于本次实践活动的实践过程、调研方法以及主要成果的总结汇报,肯定了本次实践活动的调研成果,并对团队提出的活化东溪村书斋文化、擦亮东溪文旅品牌的对策进行指导和完善。“东溪村搭上了侨务工作的‘顺风船’,基础设施这些‘硬件’可以靠钱来完善,但是文化这些‘软件’需要靠人来传承,乡村振兴需要因地制宜,那么什么具有独特魅力呢?那就是文化。漂亮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才是万里挑一的,华侨文化就是‘有趣的灵魂’。”外砂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吕悦佳说道,勉励团队成员们发挥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深入挖掘外砂华侨文化资源,进一步弘扬外砂故事、传承潮汕文化。

  下来,该团队还将完成剧本杀活动的剧本创作,以当地华侨历史为背景,结合书斋建筑环境,力求打造沉浸式的游玩体验,为东溪村的文旅产业发展再添“新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