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侨乡侨社 > 地方侨务

【汕头】汕头涉侨文物公益诉讼案被写入最高检白皮书 “检+侨”模式留住侨胞印记

时间:2024-03-21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666.jpg

汕头市人民检察院通过发出磋商函,让近百年历史的福成批局旧址换新颜。南方日报记者 杨立轩 摄

  “福成批局见证了汕头侨批业的发展,旧址能得到妥善保护,是我们村里一份宝贵的‘财产’。”近日,在广东汕头,仙地头村党支部书记许锐声对检察机关开展涉侨文物保护专项监督竖起了大拇指。

  福成批局旧址位于汕头市澄海区,该区有“红头船故乡”之称。曾经,无数潮汕人从樟林古港乘坐红头船下南洋,该批局一度发展成当地建筑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侨批局之一。后来,侨批退出历史舞台,福成批局旧址渐渐没落,甚至“藏在深闺人未识”。

  汕头市人民检察院走访调查发现,福成批局旧址存在年久失修、管理和维护不到位等问题,随即向相关部门发出磋商函,督促加强维护监督管理。短短2个月后,福成批局旧址换新颜——这一案例,不久前被写入了最高人民检察院2023年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白皮书,办案成效也得到了当地群众认可赞扬。

  汕头是全国著名侨乡。近年来,汕头市检察机关聚焦涉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积极开展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以检察履职促进潮汕优秀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助力汕头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2022年以来,汕头市检察机关办理涉侨文物和文化遗产公益诉讼案件17件,保护涉侨文物12处。

  ●南方日报记者 杨立轩

  通讯员 闫琦琦

  批局旧址年久失修

  说起澄海区隆都镇,在汕头几乎无人不知。镇上,“岭南第一侨宅”陈慈黉故居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到访,而从陈慈黉故居驱车约5分钟,便到了另一座近百年历史的侨宅——明德家塾,这也是福成批局旧址。

  20世纪30年代,泰国华侨许若明家族在仙地头村建成一座中西合璧的四点金双背剑带后包大规模建筑,占地6亩,建筑面积2900多平方米,内外上下总共设有128间厅房。

  彼时,许若明家族在汕头开设许福成批局,仙地头村这座建筑建成后,许福成批局就在该处设立了同名乙种投递局,是许福成批局属下最大的分支。

  作为专门办理侨批业务的私营金融机构,福成批局还是抗战期间“东兴汇路”以及“沙鱼涌邮路”的重要支持者和参与者,为抗日救亡、缓解1943年潮汕地区的大饥荒作出重要贡献。

  据2013年出版的《隆都华侨志》记载,自1906年至1956年,隆都镇先后有11家批馆,均为投递局,投递范围包括澄海、饶平、潮安,福成批局就是名气最大的一家。

  巴洛克拱门、爱奥尼克式罗马柱、100多幅灰塑……走进福成批局旧址,中西合璧的风格不难看出侨宅昔日装潢的前卫和奢华,即便时至今日,其依然是澄海区保存最为完整、建筑规模最大、建筑艺术最为精美的侨批局。

  “福成批局旧址是澄海区不可移动文物,但我们现场看到,文物保护存在不足。”汕头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魏勤洲说,福成批局旧址主体建筑保存较为完整,但部分墙体斑驳破损、墙面装饰灰塑损毁、走廊栏杆鼓裂、屋顶梁瓦掉落。

  调查中,办案人员还发现,在福成批局旧址主体建筑西北角二楼最边缘的房间,屋顶已经完全坍塌。旧址内的相关消防设施也不健全,有着明显的消防安全隐患。“旧址存在年久失修、管理和维护不到位等问题。”办案人员说。

  公益诉讼保护文物

  2023年10月,汕头市人民检察院针对福成批局旧址等涉侨文物保护开展专项监督工作,成立办案组集中对侨批文化和批局历史进行深入研究。

  办案组先后走访汕头市博物馆、汕头市侨批文物馆,调取福成批局旧址相关历史资料,并与汕头市文物保护工作部门、隆都镇政府、仙地头村委会、福成批局旧址产权人沟通联系,查明案件事实。

  “针对福成批局旧址年久失修、消防设施安装不到位等情形,我们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办案人员表示,汕头市人民检察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及《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向汕头市文物保护工作部门发出磋商函,督促其对福成批局旧址进行维护,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文物得到妥善保护。同时,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工作,提高群众文物保护意识,充分发扬文物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

  为更好保护涉侨文物,磋商函还提到,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要推动全市有关侨批局旧址依法申报更高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提升侨批相关文物的保护力度。

  收到磋商函后,汕头市文物保护工作部门积极履职,会同澄海区文物保护工作部门、隆都镇政府研究办理意见,督促属地落实编制临时加固方案、增设消防设施、对旧址周边环境进行整治等措施。

  短短2个月后,福成批局旧址存在多年的问题得到了改善,文物建筑内增设了灭火筒,建筑周边设立了文物保护宣传牌、导览图和标示图。同时,澄海区文物保护工作部门积极向居住者宣传文物保护法律及政策,强化文物安全责任,并与隆都镇政府、仙地头村委会签订《澄海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福成批局保护管理使用协议书》,对日常保养、维护、抢救修缮等方面进行协议。

  汕头市文物保护工作部门函复汕头市人民检察院时也表示,接下来将积极争取福成批局旧址产权人意见统一,将侨批局旧址列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范围,进一步摸查年代、权属、使用情况、保存状况等,并根据福成批局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积极争取产权人同意,按照规定认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检侨合力完善机制

  汕头作为百年侨乡,全市范围内像福成批局旧址一样专业的涉侨文物不计其数。如何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正是汕头市检察机关在开展涉侨文物保护专项监督中的思考。

  为此,汕头市人民检察院以办理福成批局旧址一案为契机,主动与汕头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沟通协调,会签《关于加强新时代检侨合作汇聚高质量发展“侨”动能的实施意见》,从强化政治担当、深化能动履职、加强平等保护、拓展深度合作4个方面提出14条措施,细化实化惠侨制度安排和服务,形成合力为涉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制度保障。

  澄海区人民检察院立足澄海侨乡实际,与该区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检侨工作办公室,强化“护侨”司法机制,依法履行刑事检察职能,加强涉侨案件法律监督。这一创新探索,既发挥各自职能形成合力,助推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开展,也加快铺开该区涉侨文物的调查工作,维护海外侨胞、归侨侨眷、侨资、侨企的合法权益。

  在这一机制下,爱国侨领蚁光炎先生位于澄海区东里镇南畔洲村的故居,经当地检察机关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书》后,故居的墙体和店面破损、年久失修等问题得到及时整改和保护,留住了海外侨胞逐梦寻根的“乡愁印记”。

  “汕头市检察机关落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要求,积极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通过磋商函、协同履职等方式督促行政机关履行监管职责。”汕头市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不断完善“检+侨”模式,加强与文物保护等部门沟通协调,多方推进文物合理利用,传承弘扬潮侨文化,维护联系海外侨胞的文化纽带,助力讲好汕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