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侨乡侨社 > 今日侨乡

开平人张碧云:她在家乡,记录先辈的侨乡情与英雄梦

时间:2023-12-26 来源: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 【字体:

  中国侨网12月26日电 题:她在家乡,记录先辈的侨乡情与英雄梦

  “作为在这片土地出生成长的开平人,我从小生长的环境是侨乡人特有的开放、包容性情,耳濡目染的是华侨华人先辈那些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这是一种执念,更是一种情结。”开平市作家协会主席张碧云接受小侨采访时说道。

  读华侨史

  张碧云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文学院第二届签约作家,江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她先后刊发短篇小说三十多万字,出版小说集《不要有情绪》,长篇小说《生如夏花》《水漾红尘》《远方有炊烟》,创作侨乡题材电视剧剧本《碉楼传奇之浴血重生》。

资料图:图为开平碉楼。

  在张碧云看来,开平是华侨文化的富矿,司徒美堂先生是其中的代表。

  1880年司徒美堂先生赴美谋生,1885年加入"洪门致公堂"。1904年,孙中山赴美活动,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其后,司徒美堂多次发动筹款,支持国内的革命。

  为支持抗日,司徒美堂发起成立"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1948年,司徒美堂公开声明拥护中国共产党及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组建人民民主政府的主张。抗战爆发后,司徒美堂为支持抗日,发起成立“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抗战期间募捐达1400万美元。可以说,这里面的每一分钱,都凝聚着北美侨界拳拳爱国心。

  张碧云说,在风云变幻的战争年代,一批又一批华侨英雄挺身而出,留下无数值得书写的故事。他们为了辛亥革命,倾囊相助,为了抗日战争,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变卖家产,为的就是打造他们心中的乐园,他们理想中的家和国。

  写侨乡事

  接受小侨采访时,张碧云刚刚作为编剧完成《碉楼•寒燕归巢》的演出。

  这部话剧发生在1948年冬,彼时,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各路官员忙着为自己寻找退路。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共地下党司徒逸非(代号“寒燕”)回到家乡开平,他要与伯父司徒震霆接头,兑换手上十万美元的汇票。这张汇票是海外华侨的抗日捐款,司徒震霆希望将其交给中国共产党,迎接解放军南下。而各方势力也闻风而动,在碉楼里围绕这张汇票展开生死角逐。

  张碧云介绍,“寒燕”的设定,既有现实意义,更有艺术寓意。那个年代,华侨怀抱孙中山先生的“航空救国”抱负,渴望驾驶飞机像燕子一样在空中飞翔。

  作为侨乡编剧,张碧云把话剧中的“侨味”发挥到极致,从碉楼顶上的“燕子窝”,到怀表上的“华工修铁路图”,再到华侨子弟口中的“侨批档案”……这些“侨味”让碉楼背后的侨史峥嵘岁月映入大众视野。

  话碉楼情

  生长在开平,张碧云对外穿洋装,内穿唐装的开平碉楼格外熟悉。她说,碉楼承载着的既有小爱,也有大爱,更是侨乡大地上的重要坐标。它记录着一段侨乡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史,记录着一个民族的某一群人,在特定的历史节点上的生存形态。

  张碧云介绍,燕子窝是碉楼建筑特有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防御和进攻。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开平沦陷期间,南楼七壮士与日本人奋战七天七夜,最后弹尽粮绝,碉楼依然牢不可破,最后被日本人用毒气强行攻破,并将这七位英雄斩首示众。

  “历史虽然已经远去,但是碉楼依然牢固,正如曾经华侨子弟的精神,屹立不倒。”张碧云说道。 (稿件来源: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ID:qiaowangzhongguo;作者:徐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