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侨乡侨社 > 今日侨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深圳沙头角鱼灯舞民俗博物馆开馆

时间:2020-07-30 来源:南方网 【字体: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发展史。在中英街内,有一座沙头角鱼灯舞民俗博物馆,该馆不仅介绍了沙栏吓村的历史和沙头角鱼灯舞保护与传承,还展示了当地客家人的生活习俗。近日,记者走进该馆,探秘流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鱼灯舞的故事。

沙头角鱼灯舞民俗博物馆。(来源:深圳新闻网)

  “鱼灯舞是沙栏吓村吴氏家族世代相传的民间舞蹈,清初吴氏先祖定居此地后就有了,发展至今已有300多年。”沙头角鱼灯舞传承人吴天其告诉记者,沙头角鱼灯舞是沙栏吓村吴氏祖先世代相传的传统民间舞蹈,流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2006年,“沙头角鱼灯舞”通过了广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示。2008年,“沙头角鱼灯舞”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盐田区创办了“沙头角鱼灯节”,不断创新鱼灯舞的传承方式。2016年12月,沙头角鱼灯舞民俗博物馆正式开馆。

沙头角鱼灯舞民俗博物馆。(来源:深圳新闻网)

  据悉,沙头角鱼灯舞民俗博物馆是深圳市首个以国家级非遗命名的博物馆,也是盐田区第一家社区博物馆。博物馆位于中英街内沙头角鱼灯舞广场旁沙栏吓办公楼二楼。馆内陈列了上千件藏品,除了鱼灯舞雕塑、旧器具、农具、老相片、旧文献等实体藏品外,还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光电的结合,运用场景复原以及场景模拟等方式,向人们更加具体、形象地展示沙栏吓村的历史以及鱼灯舞保护与传承的文化轨迹。

鱼灯舞。(来源:深圳新闻网)

  在博物馆内记者了解到,馆内的鱼灯设置和造型均为渔民日常生产中常见的海鱼品种,鱼灯则是先用竹篾扎成鱼的形状,糊上纱纸,用元粉、牛皮胶和上颜料画鱼,再涂上桐油,在鱼腹之下装一条20厘米长小棍,演员以此举鱼灯起舞。馆内雕塑演员身着蓝色套装,脚穿黑色布鞋,蹲马步,手拿颜色各异的鱼灯,或单人表演,或双人共同表演。

馆内还展示了当地客家人的生活习俗。(来源:深圳新闻网)

  馆内还展示了当地客家人的生活习俗,包含服饰、生活用具、客家山歌、婚礼习俗、天后宝诞、九簋菜等。据介绍,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让四方游客在了解中英街民风习俗的同时,也进一步对中英街的历史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的认知。

生活用具。(来源:深圳新闻网)

九簋菜。(来源:深圳新闻网)

  (作者单位:深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