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侨乡侨社 > 今日侨乡

佛山面向全球当好“走出去”典范

时间:2017-08-29 来源: 【字体:

  □融入“一带一路”,构建“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场”格局 □加快链接创新资源,引领民企以“三个转变”挺进价值链中高端

    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收购和聘请技术高管等方式,将技术和产品提升到世界级水平。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45亿元的陶瓷生产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与此同时,在西非加纳,科达洁能投资的陶瓷生产基地已出砖投产,且产销两旺。

    再将目光投向以色列。继今年1月成功收购德国库卡94.55%股权后,美的集团又于2月承购以色列机器人上游企业高创公司。目前,美的海外收入占总收入达50%以上。

    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越来越多佛山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通过海外并购、参股控股等方式,开展国际化布局和产能合作,擦亮“佛山制造”品牌。

    当前,在竞争中合作、在开放中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流。在此背景下,佛山正着力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构建“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场”创新模式。

    “我们要拿出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更优的服务,全力推动佛山实体经济更加稳健地‘走出去’,将佛山打造成为全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实体经济‘走出去’的典范城市。”佛山市委书记鲁毅说。

    ●撰文:王芃琹 蓝志凌 摄影:戴嘉信

    A 民企进发

    “佛山军团”闯全球

    今年初,佛山艾乐博机器人有限公司迎来了它的印度员工。在短短6年的创业后,这家最初做生产线自动化改造的机器人公司,已于去年把设备卖到越南市场,如今正着力开发印度市场。

    同样位于佛山的广东仕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凭借多年研发与创新,一跃成为流延膜设备生产领域的“隐形冠军”。

    “现在,我们公司生产的应用于食品软包装行业的‘多层共挤流延膜生产装备’已可完全替代进口设备,面向全国和海外60多个国家进行销售及服务。建滔化工、福耀玻璃等知名企业,都是我们的客户。”仕诚机械副总经理秦志红说。

    从企业发展的规律看,只有推进国际化战略,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成功,才能成为世界一流企业。越来越多佛山企业深谙这一道理,纷纷抢抓“一带一路”机遇,树立了“走出去”的雄心壮志。

    近年来,美的、联塑、伊之密、精铟海工等一大批企业“走出去”,为佛山企业加速国际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除了企业个体着力开拓海外市场,行业协会也积极组织中小企业“抱团出海”。以佛山机械装备制造业为例,它占据了较大的国内市场份额。其中,陶瓷机械、木工机械分别占了全国市场份额的90%和60%。

    “这些优势产能与‘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需求高度契合。”佛山市市长朱伟表示,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将推动更多优势和富余产能“走出去”,拓展佛山制造业的发展空间。

    佛山市机械装备行业协会秘书长吴志平表示,目前佛山机械装备制造业“走出去”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东欧、中东和非洲地区。“越南、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俄罗斯、巴西、土耳其、南非是佛山机械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主要目标市场。”

    据悉,从2012年开始,该协会每年都组织会员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分别在巴西、土耳其、越南和印度尼西亚与有关代理商建立了合作。其中,土耳其、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的代理商2015年、2016年销售佛山机械都超过1000万元。同时,协会还组团到德国、意大利、英国、美国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以制造更高水平的佛山机械。

    B 创新质变

    从“买全球”到“全球造”

    当越来越多佛山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国门,将“佛山制造”输送至世界各个角落,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已开始通过控股、参股或全资收购等方式,拓展全新业务空间,切入产业链高端环节,逐步形成了“买全球、全球造”新模式。

    广东东方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典型。2011年,该公司在深交所上市时,主营业务只是瓦楞纸箱印刷成套机械。自2013年起,该公司先后控股或参股了意大利佛斯伯集团、意大利弗兰度集团以及意大利EDF集团。

    如今,该公司已成为拥有智能包装设备以及高端核心零部件两大业务板块,市值超过150亿元,产业布局遍布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际化企业。

    为拓展全球市场,广东精铟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同样选择“买全球”模式——入股光大国际(香港)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精铟海工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入股,正是为了深入开发国际海上油田服务及运营市场,参与国际海洋石油装备租赁服务市场。“这次对外投资是公司战略发展的需求,对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有着积极意义。”

    从“卖全球”进入“买全球”和“全球造”,佛山装备制造企业的“全球化”路径,也从扩展市场延伸至吸纳技术、引进人才等更深层面,最终实现整合和延伸产业链的战略目标。

    作为国内家电制造业龙头,美的已先后收购或控股了日本东芝白电、意大利大型中央空调企业奇威特、德国库卡公司、以色列高创公司等企业。

    “在美的无法通过自我积累进入的新兴产业领域,我们主要通过收购兼并来高端切入,寻找新增长点。”美的集团总经办主任卢书平说,今年上半年美的业务增长持续向好,增速达到5年内最高,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增长30%以上。

    目前,美的正着力实现研发布局全球化。卢书平介绍,美的员工国籍涉及20多个国家,外籍资深专家逾300人,公司还在海外7个国家构建了8个研发中心,“通过开放式创新,强化对外合作,全球融智。”

    C 新的使命

    培育国际产业链整合者

    当前,佛山市委、市政府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提出三步走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走“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场”的发展路径。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佛山企业在“走出去”中的主体作用。

    在佛山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实体经济“走出去”工作会议上,鲁毅寄语广大企业,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着力推动佛山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加速实现“三个转变”:从过去全球产业链分工的配合者、参与者,向整合全球产业链的主导者转变;从过去行业标准与研发技术的追随者,向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引领者转变;从过去贴牌生产与代工生产的依附者,向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的创造者转变。

    观察佛山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思路不难发现,上述三种转变正在悄然发生。

    “近两三年,企业在‘走出去’上尝到了甜头,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快车道。如果没有‘走出去’,企业就会走向末路。”科达洁能董事长边程透露,公司在肯尼亚、加纳、坦桑尼亚设立生产基地后,下一步将在市场较为成熟的海外地区设立售后服务点,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和高性价比的设备,不断向制造业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与此同时,科达洁能还计划在肯尼亚设立配件仓和供应链园区,带动中国陶瓷设备的上下游供应商走出去。

    对于佛山众陶联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而言,制定“一带一路”佛山智造标准是下一步“走出去”的一大任务。

    “我们要制定佛山智造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输出的产品质量标准、服务标准,制定抱团发展规则。”该公司总经理蔡初阳说。

    佛山市荣冠玻璃建材有限公司则将品牌的全球推广,列入下一步“走出去”重要任务。

    “我们的产品已出口至俄罗斯、埃及、南非、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荣冠玻璃已在美国设立分公司,接下来将以自营品牌在国外进行推广,承接海外项目。

    除了整合全球产业链,积极参与高端竞争,一些佛山企业正朝着“跨国企业”这一目标奋力前行。

    在谈及美的集团下一步“走出去”的计划时,卢书平用了“全球经营的跨国企业”来概括。

    “目前美的在全球拥有60多个海外分支机构,在10个国家设立了12个研产销一体基地。”他透露,接下来在消费电器和暖通空调等领域,美的将最大限度地吸收和利用全球高端生产要素,积极寻求与全球领先企业的合作并购机会,提升盈利能力和全球经营能力。对于未来的新产业领域,美的将以库卡、高创等为载体,培育提供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应用解决方案的核心能力。

    同样瞄准“跨国企业”这一目标的,还有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来,伊之密加速全球化征程:印度工厂即将投产,北美HPM新工厂将要完工,今年底将建立德国研发测试中心……其在全球范围的版图迅速扩张。今年3月,伊之密发布相关人事变动公告。据悉,该公司此次高层调整,正是为了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进一步提升跨国运营能力。

    ■关注

    佛山民企西行“掘金记”

    18日上午的佛山西站里,从贵州、南宁方向开来的高铁陆续进站,推着行李箱、夹着公文包的旅客匆匆下车。在这背后,由高铁汇聚而来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正迅速集聚,为佛山发展注入新动力。

    与广州南20分钟无缝对接,1小时可达深圳、港澳,3个半小时可达南宁,4个小时左右可达贵阳……佛山西站的开通,真正让佛山成为了西南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高铁枢纽城市,融入了泛珠三角的高铁版图中。

    事实上,以高铁为纽带,在粤桂黔区域合作中,随着广东广顺新能源、广东华兴玻璃等一批佛山制造业民企在贵州投资,越来越多的“先行者”走向产业转移与共建,实现了原材料、资本、人才和技术的传输。

    如今,佛山西站的开通、《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出台,正为佛山企业“走出去”注入更多“掘金”机会。从智能制造装备、汽车制造到环保节能产业,佛山又将在粤桂黔区域合作中擦出怎样的火花?

    高铁连接走向产业共建

    距离佛山70公里的贵州黔东南州,由佛山企业、广东广顺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贵州全世通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推进技改,计划打造新能源汽车配件无人工厂;视线投向南方,在广西南宁,佛山上市企业雄塑科技设于该地的子公司工厂内,一根根整齐排列的管道正从生产线下线……

    以高铁为纽带,在粤桂黔区域合作中,早已有佛山“先行者”开始产业转移与共建。2016年底,佛山企业广东华兴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贵州华兴玻璃有限公司的二期工程项目开始动工。

    根据华兴玻璃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预计2017年投产使用,届时,公司总投资将达8亿元,年产玻璃瓶罐达50万吨,有望带动年销售额超过15亿元。而在贵州投资办厂,上述负责人表示,是为了借力高铁经济带的区域建设。此外,该公司在贵州有很多客户,投资建厂能降低公司运输成本。

    一条高铁,三个多小时的车程,串起了佛山与粤桂黔产业资源的快速流动,造就了不少佛企的西行“掘金”。

    资料统计,仅2016年,佛山就实现了华兴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到贵阳、雄塑科技到南宁、广顺集团到凯里等多笔合作,囊括了从传统制造业到新兴产业等多方面的合作。

    除了民间合作活跃外,政府层面的频繁交往,正进一步为企业合作“护航”。

    早在去年12月,粤桂黔三地就成立了高铁经济带旅游产业联盟、粤桂黔陶瓷技术联盟、铝型材供应链联盟、家具采购联盟等七大联盟,搭建起民间的、市场的、企业的大平台。

    今年8月初,粤桂黔13座城市的代表进行高新技术产业合作项目签约,这些城市未来将从搭建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支持企业稳定交流协作等方面,实现共赢发展。

    西站“开闸”开拓粤桂黔大市场

    民间合作先行、粤桂黔三地合力推进,加上如今佛山西站的开通,真正让佛山成为了西南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高铁枢纽城市,融入了泛珠三角的高铁版图中,城市发展正迎来更大的机遇。

    6月底出台的《方案》显示,在粤桂黔区域合作中,佛山要承担起强化先进制造业联动发展的任务,涉及智能制造装备、汽车制造及环保节能产业三方面。

    其中,《方案》要求佛山重点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加强智能制造装备品牌建设,培养一批研发设计的集成商,鼓励和引导制造业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

    针对佛山在家电产业的优势,《方案》提出要重点发展中、大规模智能控制器,强化智能电视操作系统研发,积极拓展西南和东盟地区市场,共建粤桂黔智能家电生态圈;同时在机器人产业方面,加强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提升机器人产业核心竞争力。

    佛山企业也早已行动。在8月8日召开的第三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议上,佛山代表团的成员之一、广东易直播航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俞铁海就随行带来了微型无人机、VR拍摄等智能产品,希望在现代农业、多媒体文化体验等领域与粤桂黔三地的企业、行业开展合作。

    此时,恰逢黔南州第四届中国物流(都匀)国际峰会的举行,这让从事智能装备集成服务的俞铁海看到了商机:“黔南州在物流产业的部署,正好能与佛山智能的AGV搬运机器人进行对接。”

    在俞铁海看来,随着佛山西站的开通,佛山装备制造业正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数读

    2017年上半年,佛山市外贸进出口总值2158.9亿元,增长14.6%。其中出口1608.8亿元,增长11.6%;进口550.1亿元,增长24.3%。

    2017年前5月,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7%,占比达到56.1%。其中,传统优势产业出口保持稳定。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1.8%,占比达到56.4%。且市场结构基本面向好,前五大贸易伙伴(东盟、香港、欧盟、美国、中东)全部保持增长,其中东盟增长31.2%。

    近年来佛山实体经济“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在2012年至2016年,佛山境外直接投资企业超过170家,分布在全球五大洲的37个国家,总协议投资额34.5亿美元;新增境外直接投资企业数量占历年总量的58.4%,协议投资总额占历年协议投资总额的87.9%;再投资企业数量占历年再投资总数的39.3%。

    2017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对外直接投资企业25家,新增中方协议投资总额41.6亿美元,同比增长52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