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长寿之乡博罗,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县级)。资料图片
博罗以文化人,经典读本入课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料图片
东江之畔,文明汇潮。据《吕氏春秋》记载,百越之地曾存古缚娄国。经后世考古发现,青铜时代繁盛一时的缚娄古国,便在今惠州市博罗县境内,将岭南文明史上溯至数千年前。千百年来,“缚娄”之称早已演变成“博罗”,但文明的华丽篇章仍在续写。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表彰大会上,博罗县作为我省代表上台接受“全国文明县城”牌匾授牌,这无疑成为博罗现代文明史上值得凝固永记的精彩一瞬。
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魅力的体现,是国内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博罗文明创建有何密码?
笔者走马博罗发现,近年来,在惠州市委、市政府精神文明建设理念的指引下,博罗形成了“一把手”主抓、“一条线”贯穿、“一中心”创建、“一张网”覆盖、“一体化”统筹等“五个一”的清晰创建思路。通过价值引领、以文化人、精细管理、四级联创、创建为民,这座城市正迈向治理科学、管理精细、崇文厚德、幸福和谐的现代化文明新城。
筚路蓝缕,千载春秋。从缚娄古国到绿动新城,从广东省文明县城到全国文明县城,这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县,已奏响现代文明新的乐章。
密码一
价值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走在博罗的大街小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主题词为主题的公益广告随处可见,一股浓郁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和指针。近年来,博罗在文明创建过程中坚持价值引领,强责任、建机制、抓宣传、重教育,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贯穿于创文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大力刊播“我们的价值观”“中国梦”等主题公益广告,建设文化街道、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让核心价值观融入城市景观、融入生活场景,不断促进市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人心入脑。
在机关、学校、车站、政务窗口、公园广场、城乡社区、建筑围挡等各个角落,在报纸、电视、电台、网络、微博、微信等各媒介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随处可见、随耳可听、随触可感;利用媒体开设《创文频道》《经典频道》等专栏,推出《好人就在身边》《仁孝博罗》等节目,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创文工作的动态,刊播一系列主题鲜明的公益宣传广告,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对文明创建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是人,关键在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的营造,也正加快影响市民文明内生素质的养成。通过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围绕“中国梦”“一带一路”等重大主题,结合重要节日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社区、车间、校园、乡村,在各行各业搭建学习实践教育活动平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市民在一言一行中养成文明习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真正转化成为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
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博罗县委书记江菊莲表示,创文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创文永远在路上,博罗将不忘初心,珍惜荣誉,砥砺奋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坚持城乡统筹,坚持常态化创建,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密码二
以文化人 扬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向上向善风尚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广东四大文明古县,博罗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牢牢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挖掘各地世代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文化人,以道德的力量净化人心,真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在博罗县长宁镇松树岗村主干道的墙壁上,100多幅传承优秀传统美德的客家谚语壁画绘成多彩的“文化墙”,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美化了心灵,成为市民家门口的“活课堂”。
近年来,博罗加强对各镇、村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全面发掘各地世代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成功萃取出罗浮山葛洪文化、龙华镇孝道文化、长宁镇松鹤文化、柏塘镇茶道文化、横河镇花园大鼓文化、湖镇镇千锣百鼓文化、东江纵队红色文化等民俗文化,利用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和第三届国际养生大会的举办,成功打造了中医养生文化。同时,把发掘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农村建设,使其得到进一步延续并传承。如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中涌现出松树岗村的“松鹤文化”、新作塘村的“和文化”、麻姑峰的“道文化”、上良村的“善文化”等。
在此过程中,博罗还成功打造了“五朵金花”品牌:即一台(博罗电视台《经典频道》)、一所(博罗县看守所的“特殊教育学校”)、一队(博仁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一堂(博仁文化学堂)、一讲(传统文化校园、乡村巡讲),开启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时空新“对话”。例如,开办的《经典频道》是全省第一个以弘扬传统、经典教化为主的电视栏目,每天18个小时轮播,成为许多家庭每天必追的节目。
以人为本,以文化人。博罗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乡村建设、艺术生活等不同领域,不断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认同感和获得感,形成了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密码三
精细管理 一针一线“绣”出文明新高度
一座文明城市首先应是一座整洁美观、管理有序、人人共守的城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必须适应城市发展,要持续用力、不断深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博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正是将这样的理念全面融入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坚持“一张网”精细管理,开展城市网格化管理,把文明环境的建设责任精细到户、到人,“一针一线”绣出城市新面貌、文明新高度。
例如,博罗将县城划分为三级网络,设置一级网格8个、二级网格86个、三级网格7194个,由责任单位安排专人进入网格,以定人、定点、定责、定岗分管共治,网格管理人员对网格中公共区域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等整治行动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实行一月一排名、一周一通报、一日一检查,极大提升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今年,针对校园周边环境、市场管理等20项需要整改的突出问题,博罗一一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完成时间,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集贸市场、社区管理等领域的“城市病”得到有效整治。
为保持城市管理常态化、长效性,博罗通过实施文明素养、城市管理、基础设施等“七大提升工程”,集中开展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容市貌、集贸市场等“七个专项整治行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
春江水暖鸭先知。“绣花式”的城市管理模式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切中了城市管理难题的痛点,改善了城市环境面貌,提升了城市治理水平,为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密码四
四级联创 文明之风吹拂城乡遍野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文明创建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工程,近年来,博罗坚持“一体化”整体推进,坚持城乡统筹,持续深入推进文明县城、文明镇街、文明村居、文明家庭“四级联创”,突出抓好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文明细胞创建,有效实现了联创共进、扩面提质。
今年,博罗全面启动“四级联创”工作,进一步推动文明创建向横向、向纵深延伸。一方面,打造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示范点,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另一方面,打造“特色镇村”,实现“一镇(村居)一品牌、一镇(村居)一特色”,并与星级名村示范村打造相结合。
在社区、单位窗口,使用文明语、笑脸迎群众,已经成为办事窗口的标配。当前,以建立优雅形象、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优化管理的“五优”文明行业(窗口)示范点正在全面铺开。
在各大学校,以“思想道德建设好、领导班子建设好、教师队伍建设好、校园文化建设好、优美环境建设好、活动阵地建设好”等“六好”为标准,不断深化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实现2020年全县中小学文明校园创建100%覆盖,全方位、多举措为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在乡村,以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示范的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美丽乡村“三大行动”的基础上,博罗坚持内外兼修,突出农村精神文明载体的“六个融入”,即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文历史、融入传统美德、融入姓氏文化、融入传统艺术、融入古村落文化,让文明风尚在乡村开花结果。
截至目前,博罗共创建全国文明县城1个、文明村镇3个,省级文明村镇5个,市级文明村镇19个,创建国家卫生镇1个、省级卫生村镇39个、市级卫生村镇176个。
密码五
创建为民 把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作为根本目标
文明创建,首要的问题是回答好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近年来,博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中心”共建共享,坚持创建为民、惠民、利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作用,让“创文”成为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共建共享的民心工程。
最近的一次公众调查显示,博罗人民对文明创建的支持率高达90%多。数据的背后,正是市民对共享文明创建成果的广泛认同。
尤其是今年以来,博罗创新开展“共筑中国梦·文明耀博罗”十大主题活动,广泛开展文明旅游、文明餐桌、“讲文明树新风”、“好家风好家训”等80项主题实践活动,让市民在参与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环境美了,氛围浓了,风气正了,人的精气神也跟着上来了,为创文点赞!”今年,在“博罗发布”“文明博罗”微信公众号及县政府网站、博罗文明网、县电视台等“两微两网一台”的文明创建专题上,越来越多的博罗网民为文明创建“灌水”“点赞”,市民对创建的知晓率、参与率、支持率持续走高。
文明创建的根本目的在于为民惠民,衡量指标归根到底也在于民。有人意外落入东江,罗阳镇水上社区居民曾观球和刘玉辉听到呼救声后立马冲出门外,驾驶快艇救起落水女子;外来务工人员薛先生疑似突发精神障碍走失,20多名志愿者一起冒雨进山搜索……
如今在博罗,类似的好人好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随着文明创建得到广泛认同,崇尚好人、学做好人、争当好人已成为一种风尚。目前,博罗已入选“中国好人”3人、“广东好人”4人、“惠州好人”74人、道德模范67人,注册志愿者达6万多人,成为远近闻名的“好人之城”。
■观察
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人民美好生活的序曲
有人问,什么是一座城市的吸引力和特质?对于博罗来说,延续古老文明,书写现代新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快推进正在重塑这座城市的“颜值”和“骨骼”,不断提升着城市知名度、影响力和魅力。
木有根,故能成其高;水有源,故能纵其远。作为广东四大古县之一,博罗曾是春秋战国时期缚娄古国所在地,秦始皇33年便置县,距今有2200多年的建县史。北宋大文豪苏轼到博罗游历时留下了“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千古佳句。
站在城市文明发展时间轴上看,历史与文脉一定是一座城市发展的财富和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说,博罗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延续和守护这座城市文脉的历史担当,更是汲取文明精神,谋划未来跨越的智慧之举。
穿越千年时光,我们仍能触摸到这座城市所延续的勃勃生命力。罗浮仙山,飞瀑流泉,蓬莱之境,汇聚八方宾客;洞天药市,葛翁传奇,青蒿一握,造就呦呦诺奖;东江百里,滋民百万,殷殷守护,孕育山水绿城。透过历史的底色,这里正在书写新时代城市文明。
不忘过去、不忘初心,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翻开发展成绩单,GDP突破600亿元大关,位居全市县区第二,连续9年入选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先后获得“世界长寿之乡”“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县级)”“中国十佳宜居县”“中国十佳深呼吸小城”“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等多项荣誉。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如果说,谋划大发展、开展大招商、建设大项目为一个城市打造了硬实力,那么精神文明建设则练就了软实力。这种软实力势必会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推动城市综合竞争力、影响力、魅力的跃升。博罗近年来的跨越发展成绩单恰恰说明了这一点。把文明创建作为推动城市“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是定力,是底气,是动力,更是智慧。
当前,博罗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十三五”期间,博罗将坐拥四个客运站进入“高铁时代”。“罗浮新城、康养基地、大学小镇”、博东高铁新城、东江高铁新城、铁港经济圈四大平台呼之欲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步流星,正让博罗走进新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节点,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势必会给博罗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凝集强大的发展信心和动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文明创建不是休止符,而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序曲。
■文明之旅
公元前214年
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置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公元280年
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名为“博罗”。
1949年10月14日
博罗解放,属东江专区。
2000年2-10月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博罗县罗阳镇横岭山发现“缚娄古国”遗址。
2005年10月27日
第一批全国文明城市(区)公布。
2010年5月
博罗县启动创建省文明县城工作。
2011年
博罗县成立文明县城工作局。
2011年12月29日
博罗县被评为“广东省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
2013年12月
博罗县以全省总分第一获得“广东省文明县城”荣誉称号,2014年7月22日举行“广东省文明县城”揭牌仪式。
2014年10月23日
博罗县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动员大会。
2014年11月
博罗县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县级)”资格。
2015年11月17日
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博罗召开,博罗作为代表在会上作经验发言。
2017年11月
博罗县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县级)。
撰文:徐乐乐 编辑统筹:李杰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