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领导之窗 > 林琳 > 林琳主要活动

罗湖黄贝岭4000张氏乡亲同食大盆菜

时间:2015-11-10 来源: 【字体:

4000多名张氏乡亲聚在一起,同吃大盆菜。

层层叠叠的盆菜寓意团圆。

  

  记者 林琳 通讯员 张家良 文/图

  家乡烧鹅、炸鸡、南乳猪皮、扣肉……九至十道菜在一个盆中层层叠叠,令人不禁垂涎。重阳节后的第一个周末,几百张桌子摆满了黄贝岭张氏祠堂前的大广场,4000多名村里村外甚至海外的张氏后裔,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全部盛装出席,品尝盆菜,庆祝节日。黄贝岭靖轩股份公司董事长张桂服说:“盆菜层叠,有上下和睦、团结一心、不分彼此的寓意。盆菜不在于吃而在于围,围出黄贝岭人浓浓的团圆情。”

  盆菜围出团圆之情

  对于黄贝岭人来说,“重阳秋祭”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每年重阳节前都会举行一次隆重热闹的祭祖活动。这一天,黄贝岭张氏后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抬着烧猪,浩浩荡荡来到附近的罗芳村菠萝山上,由宗亲会的老人念读祭词,后人默祷叩拜。祭祀完毕,烧猪当场分食,当晚便会举办一年一度的盆菜大宴。

  据黄贝岭靖轩股份公司工作人员张家良介绍,现在的黄贝岭、向西、湖贝和水贝,都是张氏家族的聚集地。五百多年前,张氏三兄弟从东莞来到深圳,分散到如今深圳罗湖区的几处地方,开枝散叶,逐渐衍生为几个大型村落。时至今日,这里的张氏族人已遍布海外。每年,黄贝岭张氏家族都要组织几次大型盆菜宴活动。一张通知贴出去,不仅黄贝岭张氏宗族全体出动,就连远在香港和海外的亲朋好友们都会前来参加。

  当天下午4点,2015年的盆菜宴在张桂服的致辞声中拉开序幕。震耳欲聋的鞭炮齐鸣过后,股份公司腰鼓队随着音乐跳了起来,整齐的节奏,洪亮的呐喊声,给宴会现场增添了热闹、喜庆的气氛。

  节目进行中,大盆菜也端上了桌。十多种主菜和几种配菜需要按照层次盛于一个盆子里。萝卜垫底,腐竹、冬菇、油豆腐、鱿鱼、鱼条、猪肉、肉皮、烧肉、烧鸭、炸鱼、炸鸡翅等依次摆放,用量多少非常有讲究。每年一次的大盆菜盛宴,既缅怀了先人,又交流了感情

  在很多人看来,大盆菜极其明显地体现了深圳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精神特质。大家一起品尝大盆菜,象征着团团圆圆、吉祥如意、国泰民安。正在品尝美食的张广珍阿姨笑着说:“这就是我们黄贝岭人的特点,不分彼此团结一心。”

  盆菜已成宗族文化符号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今天,黄贝岭人对大盆菜的诉求已经不在“吃”,而在于感情交流本身,盆菜牵系的宗族情感成了人们心中的精神寄托,已经发展成一种宗族文化符号。

  关于大盆菜的起源还有一个历史故事。南宋末年,9岁的宋少帝在元兵的追杀之下向南逃,逃到香港九龙一带已是半夜,士兵又冷又饿。于是,当地的老百姓把家里的食物都拿出来倒在一口大锅中,让宋兵饱餐了一顿。后来,老百姓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每逢年初,都会从家里拿来各种各样的食物,倒在大盆里面一起煮着吃,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吃“大盆菜”的习俗。而盆菜的吃法也符合中国传统的宗亲法度,一桌子亲戚只吃一盆菜,寓意团圆。

  宋少帝吃盆菜的故事,在深圳和现今香港的九龙、沙田、大埔、元朗、上水一带流传,并沿袭成风俗,成为村民聚亲会友,举办婚礼、添丁、入伙、喜庆丰收的一种庆祝方式,历数百年而不改。除了黄贝岭外,深圳下沙、蛇口等社区也同样保留着同吃大盆菜的传统习俗。

  四方游子相聚祝福家乡

  几百年前,深圳的黄贝岭村、湖贝村、水贝村和向西村都是一家,四大村的村民都姓张。而大盆菜宴会只是张氏家族祭祖形式中的一个环节,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召唤在外的游子回到家乡共同欢聚。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这样的传统已经持续了近30个年头。

  张庆全今年66岁,此次是专程从香港落马洲赶回黄贝岭。老人说这看上去只是一盆菜,但品尝到的却是浓浓的家乡味。大家用一顿饭的工夫,分享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成果和各自事业、生活上的喜人成就,是一件其乐融融的事。

  一道大盆菜,乡情永相连。在盆菜宴上,张桂服与黄贝岭人共同为家乡的日新月异举起了手中的酒杯:“愿我们的家乡更美好,让我们团结一心再创黄贝岭新篇章。”(深圳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