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经济特区因侨而立、因侨而兴,汕头与海内外潮籍乡亲血浓于水、守望相助。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汕头视察,要求汕头根据新的实际做好“侨”的文章。
随着2024年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第十届国际潮商大会“两大盛会”加紧筹办,汕头大地上高质量发展热潮奔涌,城市品质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文化引侨、平台联侨、政策惠侨、经济聚侨出新出彩。迈进新时代,“侨”的文章如何破题起势、落笔成势?汕头,正以侨乡特有的细腻笔触奋力书写新的篇章。
办好盛会凝侨心
去年,在海内外潮商乡亲的大力支持下,汕头成功获得了2024年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第十届国际潮商大会主办权。继1997年汕头成功主办第九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之后,时隔25年,这场睽违已久的潮人盛会再度“花落”汕头。
这是全球潮商乡亲对汕头的信任与祝福,也是家乡人民对海内外乡亲的期盼和邀约。
走遍天涯路,最是乡情深。潮人赤子内心深处“回家”的情结厚重,汕头即将举办“两大盛会”的消息飞渡关山、跨越重洋,被在外乡亲广泛关注。以会为媒、办好盛会,喜迎乡亲、凝聚侨心,是汕头联侨聚侨的坚定信念,也化作紧锣密鼓的实际行动。
不久前,汕头迎来一波“重量级”客人——由何镜堂院士带领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团队,以及中交投资有限公司、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珠海华发集团等项目参建单位莅汕共同研究推进市展会展览中心及配套酒店项目建设工作,在座谈会上承诺将携手打造城市发展新地标、共创工程建设新奇迹。
他们在会上热烈探讨的,正是2024年将作为“两个盛会”主场馆的汕头市展会展览中心及配套酒店项目。项目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粤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展会中心、汕头新地标。汕头热切希望,在时隔25年后,以这个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特色建筑景观,有效承载和服务“两个盛会”,同时有力满足粤东地区会展业发展的需求。
相信不久的将来,在东海岸新城塔岗围片区,一个充满潮汕特色文化元素的项目将拔地而起,和550万翘首以待的汕头人民一起,欢迎世界各地的亲人们回家。
文化引侨彰魅力
癸卯兔年正月初二晚,一场“奋进新时代 汕头更辉煌”迎春焰火晚会在内海湾点亮夜空。焰火晚会设置了“和美侨乡 爱拼汕头”篇章,“红头船”“小公园亭”等图案在夜空中次第绽放,表达了汕头对四海潮人和五洲宾客的亲切问候和热忱欢迎。
家乡年味浓浓,游子乡情依依。这场焰火晚会,让海内外潮籍乡亲看到了汕头一湾两岸的旖旎风光,感受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图景,回忆起红头船远渡重洋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激荡起他们心中对家乡的深情眷恋。
烟花,已然成为一种文化元素。在汕头,还有诸如小公园、“最美侨村”这样的“精神家园”,在文化层面给予海内外潮人生生不息的滋养。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中国侨商投资(广东)大会上,汕头市人民政府与侨资企业广东省陈黉利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以陈慈黉故居为载体,打造全国侨文化示范基地,讲好华侨故事和汕头侨乡故事,让故居成为汕头对外的文化展示窗口和链接海外华侨的纽带。
阶段来,香港汕头社团总会主席团暨传媒高层人士访问团、香港潮属社团总会访问团、加拿大潮属社团总会访问团纷纷莅汕,在这里话桑梓、叙乡情、促合作,共同书写新时代“侨”的文章,带动更多海内外潮籍乡亲支持家乡发展建设。他们走进汕头,聆听潮州大锣鼓的恢宏大气,观赏英歌舞的威武豪迈,感受侨批文化的源远流长,品尝潮汕佳肴的其味无穷……
文化连接心灵。文化引侨、以文相牵、以情相系。在汕头,“潮”“侨”文化交流热闹非凡,乡愁根脉正越扎越深。
政策惠侨促开放
不久前,省委书记黄坤明到汕头调研,要求汕头创新聚侨惠侨政策,面向华人华侨加大引资引技引智力度,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
近日,在“侨聚鮀城 共商发展”——侨助汕头高质量发展大会期间,8个职能单位和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市大健康产业协会、澄海玩具协会在现场“搭台”开展惠侨咨询服务活动,“面对面”答疑解惑,促进侨商来汕投资兴业和开展经贸合作。在这些惠侨举措中,无论是市法院设立的“涉侨权益保护法官工作室”,还是华侨试验区设立的华侨华人“专用窗口”“专员服务”,都是汕头在政策惠侨方面所进行的有效尝试。
潮汕大地的历史画卷上,镌刻着侨商奋斗的身影和对家乡的巨大贡献,广大侨商凭着出类拔萃的胆略和敢为人先的气魄在海内外建基立业,以强烈的感恩之心反哺家乡建设,在家乡投资创业、热心公益,有力推动了汕头特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踏上新征程,汕头要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广大潮汕籍侨商始终是汕头最具优势、最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新时代,这片曾经孕育出潮商精神的热土,如何为侨商创新发展提供更广阔舞台?除了出台一系列惠侨政策,营商环境建设更是题中之义。
前不久,汕头召开了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以自我揭短、自我亮丑、刮骨疗伤的勇气和决心,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发出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和动员令,提出要锚定一个定位,聚焦五个维度,实施六大任务,着力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清朗的政治生态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如今,汕头正拿出当年创办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在这片干事创业的沃土上,广大潮商回汕头投资兴业恰逢其时、正当其势,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以“侨”为桥谋商机
在这个春天,不到半个月时间里,汕头博览中心相继迎来两场行业“大展”,“服博会”和“玩博会”接连召开,吸引客商欣然而至、订单纷至沓来。“服博会”开幕式上,共有27家国内品牌企业、2家国外企业与我市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总签约金额超150亿元。“玩博会”开幕式上则有来自美国、加拿大和巴西等国家以及国内多个知名品牌采购商代表分别与本地供货商签订采购协议,总签约金额达108亿元。在举办大型展会的过程中,汕头特色产业走进全球侨商的视野。
今年初,我市“百企千人”经贸代表团赴港参展并开展招商推介,打响了新年“出海”抢订单“第一炮”,斩获了成交额及意向订单总额超60亿元的佳绩,“汕头造”在海外市场大放异彩。赴港参展期间,经贸代表团还拜访了在港潮藉乡贤和潮藉同乡社团,围绕如何促进两地经贸深度合作进行亲切交流。
以“侨”为桥,共谋商机。在以前,侨资民企是推动汕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外商投资项目多为海外潮人回乡投资。如今,汕头正依托遍布海内外的潮籍乡贤、社团、商会力量,不断扩写自己的“朋友圈”,推动招商引资和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在外侨商也将发挥自身雄厚经济实力和丰富人脉资源的优势,帮助汕头引荐更多优质企业项目。
血缘、地缘、商缘、文缘,这是侨乡汕头的独特优势。迈进新时代,“商缘”正依托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的优势和特色进一步加强。
随着汕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图景渐次展开,汕头持续加大招商引侨力度,争取吸引优质侨资企业来汕合作经营,助力汕头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始终同各位乡亲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心用情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努力营造近者悦、远者来、居者安的发展环境,切实为广大侨商侨企在汕投资创业、工作生活提供坚强保障。
和美侨乡谱新篇
当前,汕头发展正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战略机遇期。
2020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汕头视察,要求汕头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两年多来,市委、市政府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
去年,汕头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2022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进一步激发海内外乡亲关心支持汕头发展的热情,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在粤东率先突破3000亿元大关。
今年以来,我市“三新两特一大”六大产业喜讯不断、捷报频传,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产业项目开工建设,第二届服博会和第22届玩博会轮番亮相,南澳科学会议、潮医智库、潮师智库闪亮登场,汕头科学城加紧谋划,2023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也正紧锣密鼓筹办。
与此同时,省域副中心城市能级和品质不断提升,广汕350高铁预计今年9月开通,漳汕高铁预计下个月开工建设,规划建设跨汕头湾新通道,交通设施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歌猛进。
接下来,汕头将以筹办2024年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第十届国际潮商大会为契机,不断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全力推进海外华文教育创新发展中心、侨情资源库、数字虚拟潮汕家园平台“三大工程”,开展文化引侨、平台联侨、政策惠侨、经济聚侨“四项行动”,谋划推动重大产业、交通设施、民生保障等“七个一批”工程项目落地落实,把汕头打造成为经济繁荣、开放包容、绿色生态、智慧宜居的活力特区和全球潮人精神家园。
如今的汕头,前进步伐越来越坚定、政策红利越来越丰厚、发展动能越来越充沛,也为广大侨商在汕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多的新机遇,将以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奋力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