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教育志愿者 李汉宁
本文作者李汉宁(左三)在支教欢迎议式上挥毫
群策群力,举办培训
从森美兰到沙巴,我已经三次参与中华文化的支教活动,每一次活动都是当地华人社团,诸如董总会、董联会、家教协会、文化教育协会等华人社团自发组织,要求中国海外交流协会、深圳市侨办、深圳市海外交流协会等派出优秀教师前往授课的。每一次活动,各社团的领导放下自已的本职工作,全程跟进,他们既是组织策划者,又是后勤人员,从接机、入住酒店、饮食就餐、教学协助,无不一一参与。他们对深圳的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令人感动。每一个学习营的后勤人员多为在职老师,他们来自沙巴州各地,有的是从上百公里之外的城镇报名作为心愿者过来的。所有参与活动的领导及后勤人员,牺牲他们的假期时间,投入工作。这些工作完全是义务的,个人的交通食宿费自理,深圳教师每天的伙食分别由当地志愿者承担。作为深圳的华文教育志愿者,我对海外华人不遗余力,为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所作所为,敬佩不已。
身体力行,从我学起
在支教活动中,我发现前来参加中华文化学习营的学员中,社会各队层教有,有中小学生、教师、社会人员;有华人,也有非华裔;有5岁的幼儿,也有72岁的退休老人家。书法营里,大多数人是没有学过书法的,而硬笔书法,对他们完全是一个新的概念。作为华人后裔,他们希望利用这一难得的培训机会,增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为了聆听深圳教师的课程,不少学员从沙巴各地赶来,有的包车赶路,提前入住酒店来等候。培训课上,我们常常见到成人携带小孩,两代人共同挥笔。还有不少满头白发的老人,一丝不苟在课堂上做笔记、临范本。尽管天气炎热,挥汗如雨,上百人的课堂里,大家依然静静地听静静地练。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热爱的眼神,让你心醉,让你感动!
责任在心,努力感恩
怀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向往,华人同胞对中国书法、剪纸、国学、舞蹈、武术等多种学科都充满神迷感。参加学习的营员对深圳老师们非常尊重,热情得好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负责接待我起居的当地志愿者,课堂上给我端墨洗笔,课余争着请我品尝当地的美食。这一次授课,我的喉咙沙哑了,第二天有好多领导、学员,提早给我带来了叶绿素、罗汉果茶、喉片等等,让我感到像在家一样的温暖。
我深深感到教学责任重大,怀着感恩之心努力地完成教学。因为学员年龄差异大、基础不一,加之场地设备缺乏,学员所带材料不规范,对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很大的难题。为了让学员对中国书法有一个更好的理解,有一个营地,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要介绍毛笔的材料、笔画的书写方法、作品的构成,然后让学员完成一幅简单的作品,这是对我从未有过的挑战。但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一心所想的是,希望他们听了我的课之后,自己能找到一条书法入门之路。(本文于2016年7月19日发表于马来西来《华侨日报》)
本文作者李汉宁简介:
李汉宁,壮族,广西百色市人,书法副教授,广西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教育专业大专毕业,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曾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深圳市首位书法学科名师、深圳市书法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教育部考试中心硬笔书法等级考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教育委员。曾执教于广西百色学院、深圳市石岩公学,现为深圳市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书法教师。
书法作品多次入展国家级展览;发表书论30多篇,著有《中小学书法训练技巧》、《中小学书法教学法》、《中小学书法理论知识趣谈》等。《中小学书法教学法》被誉为我国基础教育史上第一本书法教学法专著,填补了国内空白,被评为“全国书法教育十佳受欢迎教材”。创建全国首家“中小学书法教育网”,该网被评为“全国书法教育最具影响力媒体”。开发的《中小学书法教学法》课程(学生层次)被评“深圳市推广课程”,《中小学书法教学法》课程(教师层次)被评“深圳市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初中硬笔书法》课程被评为“深圳市中小学好课程”。大学、中小学书法教育成果先后两次获得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教育奖。
先后被评为深圳市书法学科名师、深圳市书法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优秀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中青年硬笔书法家、全国写字教学工作先进个人、 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书法普及优秀教师、书法报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讲师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