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喜迎二十大 粤侨在行动 > 广东侨务这十年

【江门】砥砺奋进书写辉煌十载 继往开来谱写侨都新篇

时间:2022-10-15 来源:广东侨网 【字体:

砥砺奋进书写辉煌十载  继往开来谱写侨都新篇

江门市侨务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门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产业提速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十年间侨务工作屡创辉煌。十年来,我市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推进“侨务强市”建设,2015年出台了全国首个由地方出台的侨务工作“十三五”规划。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以来,我们进一步明晰自身发展定位和优势,对做好新时代侨文章作出更高视野、更大格局、更强担当的部署安排。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江门侨务系统心怀“国之大者”,以创新的观念、思路、举措,依托华侨华人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拓展侨务工作新领域,奋力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根植侨都,传承文化,系牢与华侨华人的情感纽带

  打造文化交融的活动品牌。打造永不落幕的世界江门青年大会,先后在广东江门、澳门、马来西亚沙巴、香港、印尼雅加达、美国洛杉矶等城市成功举行,在疫情影响下于2020年首创“云上世青会”,关注量超过1亿人次。同时,推动支持世界各国江门籍乡亲集中居住地组建江门五邑青年联合会,已在21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27个世青会联络分部,构建起世青会的全球网络架构。打造弘扬启超精神的“少年中国说”品牌活动,累计举办数十场主题丰富的文化活动,吸引超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50万名粤港澳台和海外华裔青少年关注参与。近年来,成功举办了数届中国侨都(江门)华侨华人嘉年华、第三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亲情中华”系列活动,向世界展现新时代侨都魅力。十年来,充分利用中国侨都资源优势,做好“请进来”“走出去”工作,出访海外逾500批次,邀请了86个国家和地区,2万多人(次)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来江交流参访,进一步增长了感情和友谊。

  出品精彩纷呈的文艺作品。创作《闯金山》《大江之门传奇》《万里赴戎机——五邑华侨抗战实录》《他乡五邑人》等一批反映五邑华侨历史文化的原创影视作品,《五邑侨胞耀中华》丛书和短视频展现江门深厚灿烂的人文历史文化资源,策划《一门三院士 共筑中国梦》《金山伯的荣耀——中国侨都·江门近代侨汇展》《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孙中山与华侨专题展》等在国家图书馆、水立方、首都博物馆等展馆展览,在北京、广州和江门举办江门五邑侨批(银信)专题展览、舞剧《侨批·家国》、诵读剧《侨批·中国》道出五邑侨批蕴含的奋斗拼搏故事、爱国爱乡故事。

充分发挥“集体家书”作用。江门现有83种侨刊乡讯,占全省60%、全国1/3,每年向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出100万册,是海内外华侨华人的“集体家书”。今年以来,着力推动以《中国侨都》杂志为龙头改版提质,整体带动全市83家侨刊乡讯优化提质,着力构建多维度、立体化对外传播格局。

  建设华侨华人共同“精神家园”。站在展现全球华侨华人历史和文化的宏观角度,按照全国领先标准高水平提升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今年8月份实现开门迎客。侨乡历史文化名镇、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街和名建筑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完成《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推进长堤历史风貌街区、台城历史文化街区、海口埠等活化利用提升,为海外侨胞“留住乡愁”。修缮保护、活化利用全国规模最大、界面最连续、保存最完整的侨乡骑楼建筑群—赤坎华侨古镇,打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载体、粤港澳大湾区文旅新地标。

  二、畅通渠道,搭建平台,吸引侨资侨智侨力助推家乡发展

  加快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大力建设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引进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港澳知名企业,引聚博士(后)、硕士等高层次人才逾千人。建设珠西创谷、珠西先进产业优秀人才创业创新园等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引进港澳项目102个,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启动区累计入园企业超100家。成立“湾区之眼”港澳台侨青年中心,完善南粤侨创基地、中国侨都—海外华裔青少年文化交流基地等侨创阵地建设,引导华侨华人将高端创新要素向江门集聚。以组团式开发理念建设面积达1395平方公里,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大型产业集聚区。至今,江门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已逾万家,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200多亿美元。

  引进高端侨务研究力量。围绕国家突破“卡脖子”和“高精尖”科技做好引资引智,加快建设江门中微子实验室。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建双碳实验室,在全省率先构建“实验室+产业园”政产学研融通发展新模式。建设全球侨务资讯政策研究和人才培养国家平台,积极组建高水平侨务智库,与清华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侨办侨务理论研究广东基地、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暨南大学等高校和机构合作,围绕海内外侨情新特点新变化新趋势,加强侨务理论和政策研究,为国家侨务工作汇集侨情侨讯、制定政策、培养人才、咨询建言提供智力支撑。我市在硬件建设、人才引进、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在全省率先完成侨情统计工作,联合暨南大学建设侨情大数据中心江门分中心,全力打造全国侨务工作培训基地,探索成立侨情资讯协同创新中心,设立海外人才工作服务站、境外五邑青年社团、境外国际经贸代表机构、海外旅游信息推广中心,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体现侨都担当。

  抢抓RCEP发展机遇。成立全国首个RCEP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发出全球首份华商对接RCEP经贸合作“江门倡议”,举办对接RCEP国际合作发展(江门)论坛、RCEP成员国粤商联盟成立大会、中国侨商投资(广东)大会等经贸合作系列活动,常态化开通中欧、中老国际货运班列。8月6日,江门市全球招商大会在香港、澳门、江门三地同步开启,400多位海内外客商参加活动,100多个产业、科技、融资项目现场签约。

  三、用心用情,维护侨益,综合施策回应侨胞关切

  为侨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完善统战、人大、政协、侨联、致公党“五侨”联席会议制度,将维护侨益纳入基层治理、“信访超市”、统一战线“同心圆”工作站(室)服务范围。积极创建“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国家级“侨法宣传角”和省级“侨爱新村”,在全国首创市县两级暖侨义工服务队,成立全省首个“检侨联络站”和首个县级“涉侨纠纷调解中心”,在全市设立1402个公共法律实体平台、246个基层“侨胞之家”、45个涉侨多元化解工作室,基本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为侨公共服务网络。发挥全省唯一的全国人大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广泛听取广大华侨对立法工作的意见建议,先后出台《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办法》《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江门市地名管理办法》《江门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江门市新会陈皮保护条例》,推动出台《江门市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江门市侨乡广府菜传承发展条例》。妥善处理海外侨胞回国定居、证照过期以及涉侨信访等问题,落实华侨华人子女在江门接受义务教育与国内学生“同待遇”,为近1万名在读“洋学生”“洋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推动多部门联合研究解决华人学生参加高考难问题,联合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学院拓宽入学渠道招录我市外籍生近50人。2015年我市被评为“全国侨务信访先进单位”。

  为侨服务环境显著提升。打造“N+侨”为侨服务模式,建成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并上线为侨法律服务小程序,创建全国首个便利华侨华人投资税收服务中心,建设华侨华人健康管理中心等为侨服务平台,构建涉侨领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机制。建设中国侨都华侨华人总部,打造集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创业创新、联谊联络、涉侨服务等功能,兼具传统侨乡文化与现代科技信息化于一体,线上线下融合、境内境外互通的华侨华人综合服务平台。提升华侨华人政务服务水平,在江门各级行政服务窗口开通华侨华人办事便捷通道,在五邑籍港澳社团开通境外商事登记、税务登记直通车等服务,江门在港澳的“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提供超450项江门市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及超100项广东省内其他地市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服务。

  团结最广泛力量同心抗疫。近年来,江门侨务系统发挥联系广泛、资源丰富的优势,团结港澳台同胞、侨胞、民营企业家等同心抗疫,众志成城画出疫情防控最大“同心圆”。我市还向26个国家和地区的127个社团捐资捐物,持海外侨胞防疫抗疫。

  站在新的时代起点,江门侨务系统将聚焦“根、魂、梦”工作主线,持之以恒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肩负起“中国侨都”的责任担当,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发展力量,全力推动党和国家关于侨务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