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喜迎二十大 粤侨在行动 > 广东侨务这十年

【梅州】发挥侨乡优势 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时间:2022-10-19 来源:广东侨网 【字体:

发挥侨乡优势  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梅州市侨务局

  十八大以来,梅州市侨务局充分发挥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作用,围绕中心大局,创新方式方法,借“网”出海,以“菜”“育”“信”“艺”“平台”为“桥”,广泛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助推梅州振兴发展。   

  一、凝侨心,团结侨胞侨眷同圆共享中国梦

  团结动员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凝聚起侨界助力实现民族复兴、助力推动家乡发展的思想共识和行动力。一是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结合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侨界座谈、征文等形式多样活动,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增进广大侨胞侨眷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同。二是播撒爱国爱乡情怀。发挥本土侨刊乡讯及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作用,多形式向广大侨胞侨眷传递乡音乡情,大力弘扬以“爱国爱乡爱家人”为重要特点的华侨精神。持续与印尼《国际日报》《印华日报》《国际日报(英文版)》通力合作,推出《梅州乡情》专栏,向海外侨胞、客属社团宣传梅州家乡发展变化,提高世界客都知名度。

  二、汇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多层次开展对外友好交流,为梅州改革发展汇聚侨心、侨智、侨力。一是发动侨贤支持家乡建设。配合推进“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为侨资企业牵线搭桥寻找投资和合作项目,对接服务东南亚、美洲、欧洲等海外侨商考察团及国内侨商团队、回乡侨领等,促成了一批侨资项目在梅州落成。二是鼓励支持侨胞创新创业。助力本土企业实现对外交流发展,助力侨资企业寻求更多更好商机,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如推荐多家梅州侨资企业参加2019年印尼华裔总会主办的“新时代·新印尼·新机遇”中国——印尼企业发展合作与文化教育论坛等。三是做好侨商大会筹备工作。扎实做好“中国侨商投资(广东)大会”筹备工作,市县联动深挖招商和涉侨投资贸易项目。四是服务侨界积极抗击疫情。新冠疫情发生后,向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发出抗疫倡议书,引导侨界群众驰援国内抗疫,发动侨贤捐款捐物、出人出力,为疫情防控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在海外疫情肆虐期间,全力支持海外客属乡亲抗击疫情,引导海外侨胞加强防控,协助市委、市政府向海外客属社团捐赠防疫口罩。五是完善侨界参政议政平台。加强侨界队伍力量建设,认真做好侨界代表人士的联系和服务工作,引导和支持其积极参政议政和建言献策,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侨智。

  三、设媒介,助力梅州与侨民心相印

  加强联情联谊,广交朋友、深交朋友,创新方式方法,维系与华侨华人的乡情乡谊。一是以“信”为媒传述家乡关怀。2022年春节期间,市委、市政府向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致拜年信,海外经贸文化联络处、世界客家(梅州)旅游海内外推广中心及海外社团热情转发,国内媒体平台和境外媒体平台积极转载,将家乡祝福和关怀传达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起海内外乡亲热烈反响互动。举办“嘉言懿行·书功竹帛”全球家书征集活动,征集到数十封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与家乡、家庭成员间的往来书信,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籍)国的热爱关注、对梅州家乡的思念关心。二是以“菜”为媒传述美食记忆。实施“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探索建立粤菜师傅海外交流基地,实现“厨出梅州”,让客家菜走出围龙、香飘四海。精心制作八集《粤菜师傅·四海同享——客都寻味》系列专题片,展示独具特色的客都侨乡美食,敦睦海外游子爱国爱乡的桑梓情谊。三是以“艺”为媒传述客家乡情。利用“客家春晚”、“国家级客家特色非遗表演精编《客韵非遗·寻梦海丝》”等平台在海外地区开展戏曲文化交流活动。其中“客家春晚”已经连续举办8年,成为面向全球传播客家文化和讲述中国故事的平台。2019年、2020年更是先后出海印尼、马来西亚举办客家春晚·印尼(雅加达)之夜、马来西亚(新山)之夜,2021年、2022年积极克服疫情影响以互联网形式连线海外举办客家春晚·泰国(曼谷)之夜、非洲毛里求斯(路易港)之夜,广受海外客家乡亲的欢迎和好评。协助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在毛里求斯设立“广东汉剧海外(毛里求斯)传承推广中心”,开展广东汉剧宣传、教学、交流和演出。促成全球客属乡亲近2000人参与献唱第31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主题曲《HAKKA客家》。牵线促成广东客都书画艺术研究院《客家山居图》在印尼展出,协助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开展国家非遗客家山歌出国门文化交流活动。四是以“报”为媒传述客家乡音。共抗疫情。向海外华文媒体和社团组织推送国内战“疫”动态、抗疫感人事迹报道等50多篇,推出抗击疫情公益MV《民族脊梁》《我为你祈祷》等抗击疫情主题作品,在国际舆论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凝聚海内外共同战“疫”力量。共话乡音。实施“记住乡音——客家文化之旅”项目,向印尼国际卫视台、印尼国际日报集团国际卫视推送《这里是客家》等节目,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客家故事,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合作。在美国《国际日报》英文版上增设《梅州乡情》彩色英文版,随美国第三大报《洛杉矶时报》一并发行。共谋发展。拍摄大型纪录片《丝路南洋•客商》,计划在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前隆重推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国家传播体系。

  四、搭平台,树立梅州侨乡新形象

  致力打造和丰富侨文化交流基地、宣传平台,推动中华文化、客侨文化走出去,树立梅州侨乡新形象,为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文化推动力。一是大会会友吸引世界关注。全力打造世界客家文化艺术节、世界客商大会等平台品牌,发挥国际知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名人效应,把卡拉比-丘抽象概念建成国际会议中心,邀请全世界数学界、人工智能专家学者前来梅州市蕉岭县参加数学大会。二是平台会友扩大客都影响。利用“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松口镇建立全中国唯一的移民纪念广场、松口古镇“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的平台优势,助力激活文旅资源。2022年,顺利当选中国2023年“东亚文化之都”,成为目前广东省第一个和唯一一个“东亚文化之都”城市,进一步拓宽了文化交流新渠道。依托客属社团或商会,在海外设立经贸文化联络处、推广中心总部、世界客家(梅州)旅游海内外推广中心,形成涵盖客家同胞聚居地、主要客源地和航线航班抵达地的客家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网点。在马来西亚等地设立广东汉剧(汉乐)驿站,让广东汉剧走向海外。指导梅州市华侨历史学会开展研学交流,选取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中国客家博物馆、梅州市客侨博物馆等为研学交流基地,为华侨历史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2022年4月,“中国侨乡文化(梅州)研究中心”正式获批,将进一步推动梅州侨乡和海外客家华人华侨领域的深入研究。三是活动会友展示客都成果。积极参加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演出活动,牵头闽粤赣桂四地院团成立客家山歌剧联盟,联合中山大学成功举办了首届客家学论坛,吸引了海内外130多位研究客家文化的专家学者参加,扩大了客家文化遗产在海内外的社会影响。主动对接联系国内旅行社与海外侨社,推动组织客属青年回乡寻根问祖,先后促成举办“青少年红色寻根之旅”、“中国寻根之旅”青少年冬(夏)令营、“海外学子客都情”等活动。四是教育会友拓宽交流渠道。推动梅县外国语学校与加拿大哥伦比亚国际学院,嘉应学院与马来西亚城市大学缔结姊妹学校或签署合作备忘录,促成马来西亚拉曼大学设立“梅州奖学金”。举办了印东青年访问交流活动、中日健美操交流活动等,进一步扩宽华文教育渠道。引进外教团队到市体育运动学校执教,全力服务梅州足球特区创建。支持海外华文教育发展,选派了优秀华文教师到印尼、泰国等国家支教,遴选了10多名教师参加马来西亚城市大学、泰国曼谷吞武里大学等院校博士项目。探索打造海外华文教育创新基地,第一时间回应海外华人华侨学习诉求,依托梅县外国语学校打造华文教育在线直播互动的“云课堂”,解决印尼华校华文师资不足问题。

  五、维侨益,不断深化助侨惠侨暖侨工程

  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暖侨心”工作,传承弘扬我市侨胞爱国爱乡精神的通知》,把为侨服务当做侨务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持续深化助侨惠侨暖侨工程,把保障和改善侨界民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一是深化改革有力度。全面落实“只进一扇门”的要求,授权委托市政务服务中心对5个政务服务事项提供收件出件服务,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扎实推进华侨回国定居等行政许可事项电子证照制证和应用工作,进一步推动“双百”落地,不断提升全流程网办水平。二是侨法宣传有广度。通过侨刊乡讯及新媒体平台,加大涉侨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断丰富涉侨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如,2020年组织开展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颁布30周年宣传系列活动,利用线上线下、海内外宣传媒介,向侨胞侨眷宣传涉侨法规,推动侨界群众知法守法用法。市侨联组建法律顾问团,先后为200多位归侨侨眷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制订《关于开展“惠侨暖企”行动工作方案》,指导帮助我市侨资企业用好用足各项惠企政策,积极开展为侨资企业送法律服务活动,先后为30多家侨资企业无偿开展劳资、合同纠纷等法律讲座。三是涉侨纠纷化解有速度。及时受理华侨华人、归侨侨眷的合理诉求,尽最大努力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会同市侨联协助解决侨胞侨眷在寻根问祖、侨房落实、产权纠纷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至目前共维权50多批100多人次,在侨界群众中反响良好。四是扶贫济困有温度。为全市困难归侨解决实际困难,推进侨界扶助工程,筹集资金和物资,用于开展侨界养老、助学、关爱、安居、乐业等五大行动,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近年来,在省侨心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为困难归侨侨眷和山区群众、山区学校、基层卫生院提供物资、书籍、医疗设施。各县(市、区)积极作为,平远县持续开展“珍珠班”助学行动,蕉华农场积极开展归侨侨眷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各县(市、区)积极发动侨贤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开展敬老妇幼活动、资助家庭困难优秀学子完成学业等,有力助推了民生改善。五是示范创建有深度。精心打造“侨胞之家”,不断完善为侨服务工作网络,推动各项侨界民生保障政策落实到位。不断拓展原有3个省级侨界人文社区建设示范点创建成效,全力打造梅江区龙岗村、梅县区木寨村、兴宁市星耀村等8个市级“侨胞示范点”,不断完善基层组织为侨服务的工作网络。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级“侨胞之家”2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