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侨乡侨社 > 今日侨乡

传承五代人、一年只卖一个月!东莞这款“牛屎月饼”火出圈

时间:2025-09-19 来源:东莞+ 【字体:

  每年中秋节前一个月,东莞大朗镇地豆街就热闹非凡。不少人专程赶来,只为买上一筒“老字号”——大朗饭店的月饼。你没听错,这家饭店不卖饭,只卖月饼,而且一年只卖这一个月!

  “大朗人都知道这家店,这家店的月饼很正宗,最出名的是豆沙月饼,由于豆沙馅是黑色的,大朗人都叫它‘牛屎月饼’。”老熟客陈先生说。据了解,大朗饭店的月饼制作至今已传承五代人,有着上百年历史。大朗饭店的老板、第四代传人叶进洪表示,“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用传统的手工制作月饼,味道纯正、细腻,这是机器代替不了的,大朗人喜欢吃,就是认准了这种小时候的味道。”

  在大朗饭店一楼,香浓的味道弥漫,勾人回忆。原来这是工人在用木柴生火熬制豆沙,这是制作“牛屎月饼”的第一道工序。大朗饭店熬制豆沙采用的豆子是专门从山东运过来的竹豆,食用油用的是云浮的农家花生油,每天熬制4锅360斤豆沙。叶进洪说,每次熬制竹豆需要三小时,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用人工来搅拌豆沙,这一个过程是机器不可取代的。叶进洪说,在豆沙中放入农家花生油,用人力不停地搅拌,有助于油渗透到豆沙之中,让豆沙味道更加嫩滑、香醇。

  熬制好后的豆沙被工人抬上二楼。二楼是大朗饭店的月饼制作间和烘烤室。在二楼,配馅、和面、包馅料、按压成型、涂上蛋清、烘烤,10来个工人熟练配合,有条不紊完成一道道工序。这是制作纯豆沙月饼的工序,如果做成榄仁豆沙月饼,还要在配馅的时候在豆沙中放入事先炒好的榄仁。“这里有些饼印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是从我的曾祖父手上传下来的。” 叶进洪拿起一个斑驳的饼印说,“一百多年前是怎样做月饼,我们现在就还是怎样做月饼,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所有工序都用手工,不添加防腐剂,只是为了让味道更加纯正,因此我们的月饼保质期只有7天。”

  在二楼现场,叶进洪一边介绍月饼制作工序,一边讲述月饼传承的故事。“在我年幼的时候,我爷爷带着我爸爸最初从麻石巷的一间小铺头开始做月饼。”叶进洪回忆说,后来他的父亲叶柏森,人称为“克仔”,是大朗饭店的经理,就从大朗供销社那里承包下来大朗饭店,一门五代每年中秋前后坚持做月饼。“一开始大朗饭店是以餐馆为主、月饼为辅的,是有饭吃的,后来我们都老了,做不动了,才改为只做月饼,并且一年只做中秋节前一个月,其余时间休息。”叶进洪表示,现在制作月饼的手艺已经传承到他儿子的手中。

  在记者与叶进洪的交谈中,一批月饼刚烘烤完毕出炉。等冷却一段时间后,工人们开始用干净的油纸进行手工包装,4个一筒,再贴上红纸,传统喜庆,满眼是儿时的情怀,另外也有盒装。“传统的月饼当然用传统的包装了啦。”几位阿姨一边说,一边包装月饼,手脚非常麻利。看得出来每一个手工月饼都倾注了制作者的大量心血。

  实际上,除了纯豆沙、榄仁豆沙月饼外,大朗饭店还有豆沙蛋月、叉烧肉月、水果凤梨、五仁月饼、双黄白莲蓉、凤凰蛋月等品种月饼,售价在30多元—80多元之间,相比之下,远低于市面上出售的月饼。“价格有五年多没变过,以前卖得最好的是纯豆沙月饼,今年最受欢迎的是榄仁豆沙月饼。”叶进洪说,由于有许多老顾客的支持,还带动不少新顾客前来,所以大朗饭店的月饼销量一直都比较稳定,每天大概销售2000多个。

  近年来,大朗饭店的“牛屎月饼”不仅受到本镇市民的欢迎,而且声名远播,吸引了邻镇、邻市的顾客前来购买。在记者采访的时候,来自深圳的黄先生正在大朗饭店购买月饼。“以前朋友介绍我吃过,感觉比很多地方的好吃,尤其是榄仁豆沙月饼,很香滑,不油腻。”黄先生说,他这次购买了20箱送给亲戚朋友和自己吃。另一位顾客罗先生来自湖南,已经在大朗生活了20多年,每年都会购买大朗饭店的月饼。他表示,“我觉得这里的月饼很有本地味道,能代表东莞特色,所以这次打算买一些寄过去给重庆的朋友尝尝东莞中秋的味道。”“我从小就吃到大。”大朗巷头社区的陈先生说,大朗饭店的“牛屎月饼”有儿时的味道,在他看来,这是任何其他月饼都比不了的。

  五代人、百年味、初心不变……在大朗人眼中,大朗饭店的这只“牛屎月饼”,包的才不是牛屎,是匠心,是回忆,是情怀,是一口舍不得丢的传统好味!

  文字:李健武 图片:李健武 通讯员 钟洪亮